3月9日上午,我校“特聘教授”司显柱回校做了题为“文学语言与文学翻译”的讲座。讲座由副院长李稳敏主持,外语系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司显柱教授针对文学与非文学语言的不同,从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文学语言表意的间接性、隐蔽性两个角度进行阐述,指出“读者的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参与,正是这种参与使得作品潜藏的意义得以实现”。司教授结合形式的翻译与意义的翻译,明确提出文化过滤现象不可避免,讨论了文学作品“译可译,非常译”的问题。司教授说理透彻,论证充分,析例清晰,师生们从文学翻译角度充分感受到了汉英语言差异,体会到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区别,提高了文学翻译鉴赏能力。 互动环节中,司教授简明扼要地回答了学生有关科学求真与艺术审美如何达到平衡的问题。司教授指出,求真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再现原文艺术形式的同时不能偏离原意。最后,司教授又结合同学们的提问做了简要总结:首先,文本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对于原文本的理解不可能天马行空;其次,文学翻译的要求远远高于非文学翻译,学生要提高语言的敏锐性,提升自身能力。 李稳敏教授总结时指出,大家可以从文学翻译批评的视角切入,以多个译本作为研究主题,发散思维,为日后的论文撰写打下基础。此次讲座外语系师生积极互动,会场气氛亲切热烈,与会师生均表示获益匪浅。 新闻小贴士: 司显柱,男,安徽六安人,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特聘教授,国家一级学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二级学会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级一流翻译本科专业负责人,2013- 2018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通信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鉴定专家,教育部和北京市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以及教育部“长江学者”等人才项目评审专家。研究领域:翻译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服务产业、外语教育。科研成果:出版、发表各类成果130余项,包括研究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1部、主编教材、编著等20部;获省级科研、教学成果奖7项,主持并完成包括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及教育部教学改革专项和其他省、部级课题10多项,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提升我国对外新闻话语翻译与传播效果的多学科研究”。
|